close


金蛇劍

劍長:78cm

幅:3.5cm  元重:6.5mm

先幅:2.6cm  先重:4.5mm

鋼材:GOA( O1 )

硬度:HRC56

 

 

中國劍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兵器,相較於獵刀類的短刀具,我更喜歡長刀具。從美國學習製刀以來,製作中國劍的念頭一直在我心中盤旋,來自一位刀友的訂單讓我有機會能一償夙願。由於特殊的劍首造型,故將它命名為金蛇劍。

這是一位練國術的刀友的訂單,也是我第一次製作的中國劍。這位刀友的老師傅,有一把自清代流傳下來的古劍,由於型制特殊,與一般市售的劍有很大的差異,於是請我幫忙照著老師傅的須求來製作這把劍。

劍身基本上與一般中國清代的劍無異,主要是劍首的部份,老師傅希望照那把古劍做成蛇首。也就是漸薄的劍身到了劍首約2分半處變厚一點,像蛇的頭一樣。然而古劍已鏽蝕嚴重,根本無從判斷它原本的曲線與幾何,所以目前劍首的形狀是我與客戶討論後所暫定的(如上圖所示)。

劍首之所以要做成蛇首,客戶是說因為他們的流派很重視刺擊,所以劍首的強度很重要。

同樣是習武之人,我很能理解隨著武藝的精進,對於器械的要求與想法會愈來愈多。我一直認為器物之美,是在與使用者的互動中產生的;同樣的,中國劍真正的美感,必須透過武術才能被真正理解。

總之,與客戶討論長寬尺寸,並繪圖確認後,便開始著手製作。由於客戶只訂了劍身,劍裝可能他會再找人做,所以照片就只有一把清湯掛麵的劍身。

78cm、寬3.5cm、厚6mm,對刀劍有點概念的人看到這數據大概會嚇一跳,真是好大的一把劍。其實在厚度的部份,原本客戶是希望4.5mm,但對這麼大的劍來說,個人認為4.5mm強度會稍嫌不足,所以把它做成6mm~4mm的漸薄,這樣平衡感會好一點。

整把劍完工以後,雖然還未裝柄,但握在手上已經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份量。我認為要手勁非常好的人,才能活用這把劍。

由於是練習用的兵器,所以要求不開鋒。雖然有些人認為不開鋒的話就不能稱作刀劍,只是個鐵片而已;但我覺得無所謂~~畢竟刀劍只是工具而已,若以套路練習為目的,不開鋒會比較安全,也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傷害。像我也是用沒開鋒的練習。

但是~~使用開鋒的兵器來演武,確實整個氣氛會不一樣。雖然很難言喻,開鋒的劍一上手,感覺會差很多,因為你知道握在手上的東西有殺傷力時,更能把實戰的緊張感融入套路中。

但是~~段數高到一定程度的人,即使拿木劍也能傳遞等同於真劍的張力,嗯~~好像扯太多武術心得了......

 

鋼材選擇了大同的GOA,也就是台灣俗稱綠牌鋼、老美所稱的O1的改良版。

成份是C 0.85、Si 0.3、Mn 1.2、Cr 0.5、W 0.5 。

會選擇GOA~~是因為它是脫氣精煉鋼,比較不會有雜質。我之前有買SK5的鋼材,粗磨的時候不曉得,細磨發現一長串與鋼材水平分布的雜質,欲哭無淚。

短刀也就算了,做長劍我可不想在最後手工打磨的時候出現一堆砂孔而前工盡棄。雖然GOA比SK5價格貴了6倍多,但還是值得的。

再來是GOA熱處理變形量小,對長劍來說是不錯的選擇。熱處理回來也確實沒什麼變形。

買來的鋼材由於尺寸沒有很合,所以先熱鍛一下,調整尺寸。




磨出刀形後送鹽浴熱處理。由於劍身實在太長了,為確保韌性,所以硬度沒有做得很高。下次有機會的話,會想試試全部處理到58度,劍脊局部回火到45度左右的彈簧硬度的做法。

 

 劍身研磨,在動工前我先試著以木片來磨看看蛇首,但非常難與劍身的脊線一齊處理,所以蛇首的部份必須另外處理。

 

磨蛇首,意外的難加工,挫刀、唬爛打、砂紙 全用上了,比整個劍身的研磨時間還長。

 

劍脊,可以說是劍的生命之所在, 一把劍看起來有沒有精神就全靠那條脊線了。試想徒手畫一條60幾公分的直線有多難,脊線的製作就有多難。

老實說脊線的調整,是很難在機械工具上一氣呵成,所以用砂帶機磨出粗略的脊線後,我就開始用手工打磨。方法很簡單,用麥克筆畫一條直線,延著它磨就對了。

想想古代的刀匠也是這樣,用磨刀石一點一滴的調整出挺直的脊線,雖然稱不上什麼聰明與快速的方法,不過很確實可靠。

  

還要把直的砂帶痕轉成橫的 ,也是頗費工夫。因為這把劍真的好~長~,有好多地方要磨。

 



一路磨到細的,過程中也要反覆確認脊線有沒有歪掉。

 

劍莖留了相當多的肉,給後續做裝具的師傅有比較大的調整空間。劍莖與劍身的轉折處,往往是最脆弱的一環,所以特地再回火將它放軟;交接處一定要倒個R角也是相當重要,如果是直角的話應力很容易集中在那兒,增加斷裂的風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柴犬 的頭像
    柴犬

    鐵與漆-漆藝與刀劍的創作與研究

    柴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